1954年启云科技,李震被调任为三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在离别之际,肖永银特地为他设宴送行。这一别,意味着他们八年的并肩战斗画上了句号。两人从旅长和旅政委开始,逐步升至副军长和军副政委,彼此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八年的岁月让他们对彼此的优点与缺点有了透彻的了解,告别时的情感充满了依依不舍。宴席上,二人频频举杯,彼此敬酒,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忽然,肖永银的语气一转,开口说:“你虽然很能干,但有个缺点,我是唯一敢说的……。”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缺点? 肖永银和李震是刘邓大军中的“少壮派”,他们的年龄相差不大,却有着不同的资历。尽管两人参与革命的时间差了六年,肖永银作为一名“老红军”经验丰富,而李震虽然相较年轻,却凭借着聪慧的头脑和卓越的能力脱颖而出。李震是少数能够获得上级高度重视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不仅能在战争中指挥得当,还写得一手好字,被誉为“军中秀才”。刘邓首长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李震的优异表现也给肖永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顾上党战役后,太行军区的几支队伍合并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其中包括了第十六、十七、十八旅。1946年1月,肖永银被任命为十八旅旅长,李震则成为十八旅的政治委员。两人并不是第一次见面,早在北方局党校时启云科技,他们就曾是同班同学。那时,李震便对肖永银的能力极为认可,尤其是在南爻铺突围战中,肖永银展现出的非凡指挥才能让李震印象深刻。 相比其他经历过战斗的干部,李震出身清华大学,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因此他在与许多战将合作时,常感到疏离与冷落。但肖永银却十分尊重李震的才华,他甚至会亲自写作战报告,希望自己能在文化修养上有所进步。肖永银不仅关心李震的思想,也在实践中给予他极大的支持,这使得他们的合作更加默契。
展开剩余43%发布于:天津市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