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安信策略
近日,“城心守岁月——共绘中国式养老新图景”主题沙龙在北京举行,学界专家、企业代表共议养老新趋势,探索多元化、专业化、智慧化的养老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指出,“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家庭共时性变迁’,‘70后’‘80后’‘90后’都面临着养老困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表示,养老有社会维度、物质维度、精神维度,无论是养老制度、养老社区建设,还是老年人的医疗护理等,都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但同时也应该关注养老的精神维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认为安信策略,“保险+”范式的核心逻辑在于为银发岁月提供三重保障。一是资金保障,二是服务保障,三是效率保障。
大家保险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欣表示,保险行业是目前中国养老市场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当前,养老服务正在从“家庭自给”转向“社会化供给”。
李欣说,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和家庭结构深刻变迁的双重叠加挑战,家庭养老“高需求”和“弱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家庭养老呈现三大特征。第一,老年人保持个体独立与渴望代际亲密并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和节奏,同时又希望家庭的关心和陪伴,“同城不同住”日臻成为城市老人与子女间的主流居住和照顾模式。第二,新时代老年群体需求趋向多元。在精神层面,老年人的关注点更为多元,他们希望身体安顿,也希望通过社会参与和文化活动获得生活意义。第三,对外部服务的需求蓬勃增长。研究发现,家庭已经难以完全满足老年人在医疗、生活照料、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复杂需求,养老服务正在从“家庭自给”转向“社会化供给”。
因此,李欣认为,养老服务不能仅依靠家庭,需要整合家庭、商业和公共资源,实现跨领域、多层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供给。如今,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积极响应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多方协同打造中国式养老的解决方案。
在国家层面,多个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养老金融也被列入了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在行业层面,包括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文旅康养、科技教育等在内的相关行业领域不断创新,多方力量共同解析家庭养老新需求,激发服务新供给。
她特别提到,以保险行业为例,保险与养老的属性天然契合,一方面养老保险、养老年金作为保险业的重要产品,通过保险精算技术,为客户储备稳健的现金流,赋予养老资产的稳健保值增值功能。同时,健康保险可以为老年人较为突出的医护支出风险提供可靠的财务保障。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还具备久期长、回报稳的特点,适合于积极稳妥开展养老健康和银发产业投资。
“保险行业是目前中国养老市场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她说,行业依托险资深厚的长期资金储备和战略纵深,在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方面深入布局。特别是机构养老端安信策略,国内头部保司纷纷入局,逐步探索出了重资产、轻资产、轻重结合等布局模式,在保障长者服务高品质的同时,初步跑通了一条可持续的商业养老之路。
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